回顾文津图书奖20年,“文津二十年”浙江站,让科学与科幻小说对话

   2025-07-27 kongyu760
核心提示:潮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王圣依 记者 宋浩黑洞边缘的一小时,真等于地球上的七年吗?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生活,是否像科幻片里的“时

潮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王圣依 记者 宋浩

黑洞边缘的一小时,真等于地球上的七年吗?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生活,是否像科幻片里的“时间循环”?

7月19日下午,一场穿梭于宇宙深邃奥秘与人类心灵奇想的“时间旅行”,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充满未来感的文澜剧场内上演。国家图书馆“文津二十年 好书中国行”浙江站活动暨浙江图书馆全新高端知识分享品牌“之江听涛”知识分享秀在此正式启幕。

图片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文津图书奖,走过二十载春秋,沉淀为251本精选好书,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被“好书中国行”的暖风携至之江大地。

浙江站邀请到第十一届文津图书《星际穿越》译者、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科普作家苟利军,知名科幻作家宝树,围绕“当科学说No,科幻说Why not?”展开精彩分享与对话,为读者奉上了一场融合科学理性与科幻想象的盛宴。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在致辞中赞誉浙江图书馆是全国图书馆的标杆,更期待“文津”与“之江听涛”的携手,能“内容共创、资源共享、宣传联动”,让思想的清泉滋养更多渴望的心灵。

图片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致辞 来源:浙江图书馆

启动仪式简洁而庄重,领导们手中象征知识的卷册,轻轻“投入”启动台,仿佛投入时间的河流,激起圈圈涟漪。场外,“天光云影 一廿之间”的文津图书展,宛如一条静静流淌的知识长河,等待人们溯流而上;套色印章的轻轻落下,是读者与好书相遇时,心弦拨动的回响。

图片

“天光云影 一廿之间”的文津图书展 来源:浙江图书馆

时间的奥秘:从历史到未来

聚光灯下,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带着我们回溯时间的历史:从远古先民仰望日晷投射的影长,到现代原子钟捕捉那几乎静止的瞬间振动。人类丈量时间的尺子,从粗糙走向精微,而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阐释,则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宇宙秘境的门。

电影《星际穿越》的画面在苟利军的讲述中重现。米勒星球上滔天的巨浪,不再是银幕奇观,而是强大引力扭曲时空的悲壮诗篇。“那里三小时,飞船上已过去了二十年”——他声音沉稳,却蕴含着发现真理时的悸动。他提及引力波的预言与诺奖的实至名归,提及高维“超立方体”对时间维度的惊鸿一瞥,更不忘点醒:“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学在时空深处遥遥相和。苟利军说,科普是架设天梯,引人仰望星空的壮丽;而基础科学,则是那深扎大地、默默支撑未来的根系。

图片

苟利军现场分享 来源:浙江图书馆

时间想象,悬浮的当下

科幻作家宝树在题为“时间想象,悬浮的当下”的分享中,系统解构了科幻文学对时间的几种经典想象维度。

他以“时间旅行”为起点展开推演,现代精确的钟表滴答,如何催生了“时间旅行”这颗想象的种子?个体生命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感、古今生活的巨大断层、叠加地质发现揭示的亿万年深层时间维度,又如何让这颗种子破土疯长?随着此类故事深度发酵,“平行时空”的创作浪潮应运而生,文学宇宙由此裂变出无限可能。

“是否觉得我们的生活日复一日,好像被困在某个循环里?”宝树的提问,轻轻触动了台下许多人的心弦。《开端》、《源代码》里的“时间循环”,在他的解读下,成了现代人刻板生活的隐喻。时间倒流、时间停滞、快慢不一的感知……这些叙事魔方在他笔下翻转,拼凑出人类面对时间永恒困境的多样姿态。

“科幻的魅力,在于它横亘在冰冷的科技与温热的生活之间,挖掘出被日常掩埋的另一种可能。”宝树说。

图片

宝树现场分享 来源:浙江图书馆

在主持人王冠男的引导下,这场名为“时间的双重奏:宇宙刻度与心灵回响”的巅峰对谈,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掀起思维海啸。苟利军、宝树和王冠男,围绕“如何对抗时间焦虑”“科普与科学的关系”“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技术对认知世界的冲击”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当天活动融合演讲、对谈、音乐表演于一体,吸引近400名观众参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