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启动实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攀登计划”
★
7月2日,天津市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攀登计划全面启动大会召开。为系统推进全市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天津市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天津市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攀登计划”,利用5年时间培育百名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涵育若干名津门教育家。“攀登计划”共包括4项师资培训专项工程,即中小学新任教师校长筑基启航工程、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固本提质工程、中小学骨干师资队伍卓越示范工程、中小学教育家型津门名师名校长培育引领工程。
其中,中小学新任教师校长筑基启航工程,是在新任教师校长入职一年内的专业发展关键期实施,帮助新任教师校长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固本提质工程聚焦全员继续教育发展需要,立足“市区校”培训三级实施主体,分解全员培训任务;中小学骨干师资队伍卓越示范工程以市级学科骨干教师集中支持和重点培养为主要内容,开展分批培训和分组培养;中小学教育家型津门名师名校长培育引领工程拟分三批涵养百名教育家型津门名师名校长。
福建省部署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
7月3日,福建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在全省部署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通知》明确了四大重点整治攻坚任务。一是深化整治中小学“校园餐”、利用征订教辅及购买校服谋利等侵害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二是坚决遏制节假日违规补课、提前开学、延迟放假和日常作息安排不合理、学习时间过长等屡禁不止、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三是持续治理“暗箱操作”“掐尖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参与招生等影响教育公平、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四是严肃纠正违规组织考试、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宣传炒作中高考升学率等教育评价导向不科学的问题。2025版负面清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治理过重课业负担、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专项整治等5个维度设置19项内容。
新疆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
★
7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发布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50%的中小学校纳入“教联体”;到2026年,70%的中小学校纳入“教联体”;到2027年,全区所有学校纳入“教联体”,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更加完善,教联体全面覆盖惠及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场域,各部门统筹协调推动解决学生成长突出问题工作的合力更加凝聚,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更加丰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更加到位,推动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方案明确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建强人才队伍,提升协同育人水平;二是深化家校协同,提高家庭教育效能;三是优化育人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四是完善资助体系,帮扶关爱困境儿童;五是拓宽育人渠道,推动社会资源共享;六是激发学校动能,打造“教联体”品牌。
山东省出台“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
7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构建纵横贯通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加快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深度应用,整合资源和优化服务,推进国家、省、市、县、校平台互联互通,打造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和就业服务的齐鲁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生态,开设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一流“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完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评价,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范式,加强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行动、协同育人行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工程、“人工智能+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山东范式”。
天津市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
★
为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教职工合法权益,7月4日,天津市政府发布《天津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其中明确,禁止在学校周边200米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游艺娱乐、彩票专营等营业场所。《通知》聚焦管控重点,突出安全举措,对学校及周边单位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发生地震、洪水、治安案件等突发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
陕西省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
★
7月5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培养一批县域普通高中领军教育教学人才。按照计划,全省首批头雁教师岗位聘任24人,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县中优秀教师担任;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头雁教师建立工作室,成立县域内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为县中教师搭建交流成长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教研、培训活动,辐射带动县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头雁教师岗位实行聘期制管理,每批聘期3年,连续聘任不得超过两届。首批从2025年7月开始,到2028年7月结束。头雁教师日常管理由任职学校负责,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学工作量,为其外出学习、开展教科研工作、带动培养青年教师等提供支持。
陕西省推动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工作
★
7月14日,陕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并公布《陕西省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加强幼儿园资源统筹,重点聚焦人口密集的城市新区、新型社区、城乡接合部及人口流入集中区域,指导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开展2至3岁幼儿托育服务。到2027年,基本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的幼儿园托育服务网络。实施意见明确了幼儿园2至3岁托育班的开设条件、设施配备、设立流程、师资队伍、托育活动和监督管理等要求。明确支持幼儿园进行“养教医”融合的托幼一体化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加强对托育服务的研究和指导,提升托育服务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福建省全面推进学校“温暖集体行动”
★
7月25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学校“温暖集体行动”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温暖集体”建设。《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校各类集体的“温暖”功能作用,将“温暖集体行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着力构建泛在可及、人人参与、全员共享的具有福建特色的温暖集体育人新体系。《方案》明确,要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学校党组织要健全思政工作体系,完善党内关怀和党员服务机制。学校共青团组织要贴近青年需求,传递党的温暖。学校少先队要服务少年儿童成长。学校工会要成为深受教职员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学生会、研究生会、班级等要解决同学实际困难。学生社团要丰富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各类组织要积极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班一品”“一舍一文化”等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