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这次支持川普,美国法治走向碎片化?中国留学生与出海企业要注意了

   2025-07-25 kongyu620
核心提示:作者|凤穿花开经士智库青年研究员、美国弗莱彻外交学院硕士6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夏季休会前作出一系列重大裁决。其中最受关

图片

作者|凤穿花开

经士智库青年研究员、美国弗莱彻外交学院硕士

6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夏季休会前作出一系列重大裁决。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以6比3的票数,在“特朗普诉CASA案”中支持了特朗普政府一方的主张。 

美国实行了一百多年“出生公民权”原则,即只要婴儿在美国领土出生,无论父母是否为非法移民,孩子均可自动获得美国国籍。特朗普长期主张限制非法移民,一上任便试图通过总统行政令终止该制度。但这一行政令随即因遭到支持移民的联邦法官全国性禁令阻止而暂时无法实施。而美国最高法院最新的裁定又推翻了该项全国性禁令,可以说,为了阻止特朗普而作出的努力又回到了原点。

图片 

大法官艾米·巴雷特与特朗普,巴雷特2020年被特朗普任命为最高法大法官,在此次裁定中坚定支持特朗普

 尽管《纽约时报》和《福克斯新闻》等媒体纷纷聚焦“出生公民权”议题,渲染这是特朗普阵营的重大胜利,但这只是口水仗。美最高法的裁决,并未直接支持终止出生公民权的行政令,而仅仅是否定了联邦法院发布的全国性禁令。 

换句话说,这更像是司法程序的拉锯,而非政策实质的转变。最高法院还明确指出,行政令至少30天后才能生效,在此之前出生公民权仍然有效。那么之后会发生什么?

1. 已有22个州及华盛顿特区的地方法院以各种方式发出针对该行政令的禁令,因此即使30天后生效,该命令在这些州依然无法执行。

2. 其他州则可能爆发新的个人或集体诉讼,并逐级上诉至最高法院。这一过程势必耗时漫长,政策实际落地仍有极大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废除“出生公民权”要想落地,难度仍然极大。真正值得我们注意的,并非这一主要针对非法移民的政策是否生效,而是美国法治体系日趋“碎片化”的趋势

为什么说是碎片化呢?这要说到美国司法体系内的全国性禁令(nationwide injunctions)的规则。此前,如果联邦法院认定某个政府行政命令或者法规侵害了公民权益,那么为了防止类似伤害再次发生,法院可以不仅仅只对案件涉及到的人进行保护,而是在全国范围直接禁止该政府行为实施,以确保所有类似当事人的权益不被忽视。最近几十年,这种禁令在高政策敏感领域(最主要的就是移民)频频出现: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都多次采用。

图片 

全国性禁令是美国三权分立中司法平衡行政权力的标志,而特朗普正在打破平衡 

而本次美最高法裁定要求,除非在极端情况下,否则联邦法官不能随意发布全国性禁令。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联邦法院使用禁令的权力。这意味着,当个人或企业在不同州面临不同执法标准时,不再可能通过寻求一纸全国性禁令阻止联邦措施,而是会出现地方法院根据案件当事人所在地的此前判例决定适用与否,导致各州之间法规执行标准不同。可以预见到,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到留学生、移民群体,以及希望在美国拓展市场的企业。

一、对留学生的影响:州际规则不一,身份与权益或受挑战

特朗普政府近年来不断鼓吹反华政策,尤其对中国留学生展现出更明显的敌意。若未来更加反华的政策出台,留学生可能要在不同州之间将面临不同的签证适用标准与审查力度。例如:

赴美留学生的签证可能在一些州得到认可,而另一些州则不被认可,留学生到不同州读书,会出现入境和身份审核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留学生家庭未来子女的国籍与身份认定也可能因州而异,尤其在父母均未持有绿卡或公民身份的情况下。

OPT、STEM延签、签证续签等程序的执行力度将因州而异,进而影响就业机会。加州、纽约州等亲移民的“蓝州”无疑比德州、佛州等反移民的“红州”更具吸引力。

 图片

美国拒签已成常态,入境后撤销签证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二、对移民的影响:维权门槛升高,跨州诉讼成新常态

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对支持巴勒斯坦的部分移民群体采取了激进措施,如撤销签证、吊销绿卡,甚至通过近乎绑架的方式强制遣返。今年3月底,一位就读于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土耳其裔博士生,就因发表支持巴勒斯坦的言论,而被美国移民局数位蒙面人在街边带上面包车,不到24小时内从亲移民的麻省转移到反移民的路易斯安那州,还发现自己的学生签证已经被吊销,面临驱逐出境的风险。幸好这位学生的朋友及时寻求法律援助,才保住了身份,进入了漫长的司法拉锯战。 

虽然还没有中国人受到波及,但如果被盯上,个人的诉讼成本不可估量。而如果华人移民想要全国性保护,必须尝试多州同时起诉或发起集体诉讼,但这对普通家庭而言,资源和时间成本都迅速攀升。

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群体往往依靠移民维权组织和州总检察长,他们在联合提起诉讼方面发挥更核心作用,而华人移民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法律资源,进一步加剧其弱势地位

 图片

三、对企业的影响:合规难度上升,区域化布局成关键

对企业而言,美国法治碎片化则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在劳动、环保、移民等高度敏感领域,不同州间执行标准的差异化将导致合规成本提升,市场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尤其在人力资源、环境审查等领域。同时,区域市场分化加剧,也可能倒逼企业重新布局。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为不同州法规设计个性化合规策略——如为不同州建立合规小组——以减少执法差异带来的市场风险

 但与此同时,也孕育出“先入市场”的机会。以环保为例,联邦法院通过全国性禁令冻结如NEPA(国家环境政策法)相关审批,影响了石油、天然气、风电等项目。但根据新裁决,禁令效力仅限原告所在州,这意味着,某些州的联邦项目不再因一纸禁令全国停摆,法规宽松的州将成为创新试点和市场突破口。中国出海企业可以采用双轨战略:在合规要求高的州推动技术研发,在法规宽松州率先启动试点项目。

换句话说,碎片化治理确实提高了复杂性,但同时也为灵活配置资源、优化市场策略提供了全新路径。

结语: 

美国法治的碎片化趋势已成事实。这不仅仅是一次有关出生公民权的法律拉锯战,而是反映了整个美国司法架构在悄然变化,对留学生、移民及企业构成长远影响。

面对这种趋势,中国个人与企业都需做足准备——法律风险管理将成为海外发展的关键能力,而对美国司法制度的理解与策略适应,正在成为新时期全球竞争力的一部分。

图片 

|本文首发于腾讯新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