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不只是性格?神经科学揭示大脑的固执密码

   2025-08-06 kongyu950
核心提示:Via:Pixabay作者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翻译 | Caroline审校 | 酷炫脑美工 | Jenny编辑 | 加薪有些人看似固执,可能
图片
Via:Pixabay

作者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翻译 | Caroline
审校 | 酷炫脑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有些人看似固执,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获得所有相关的信息。


说到固执,你脑中可能已经想到一个身边的人了。

当我们想到一个固执的人时,很容易将他们的行为归咎于个性特征。他们可能显得傲慢、自恋,或者似乎总是逆来顺受,这些行为看似是性格导致的。但如果这并非纯粹是性格问题呢?如果固执的人只是因为无法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获得所有相关的信息呢?也许,这些看似固执的人让自己的内心评估凌驾于那些更灵活的人所依赖的信息之上。

神经科学如何解释固执
神经科学提供了关于固执的新视角。伦敦大学的丹尼尔·扬(Daniel Yon)及其同事撰写的一篇综述论文分析了人们进行 "自上而下 "处理的倾向,也就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这种处理方式意味着大脑学会了如何变得“固执”,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大脑能以最有效的方法指导行动。

预测编码理论(Predictive coding,简称PC)表明我们的大脑通过尽量减少对外界输入的预测错误,来推断外界最可能的状态。理想情况下,大脑会根据实际发生的事情更新其预测,但有时它并不这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可能进行顽固的预测,导致它引导反射活动以使预测成真。例如,你可能在半夜伸手去拿一杯水,因为你的大脑“认为”水杯就在那里,并相应地移动你的手。但如果水杯并不在你认为的位置,这种固执的预测就可能导致你要么把它打翻,要么空手而归。

此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小组指出,固执可能使我们对学习具有抵抗力,这可能在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中发挥作用。那些持有自我价值负面偏见的人,即使经历了积极的事件,也可能将其解读为人们不喜欢他们。

图片
Via:百度图片

预测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亚历山德罗·巴托洛蒂(Alessandro Bartolotti)及其团队来自意大利克耶地-佩斯卡拉邓南遮大学,他们指出预测编码(PC)框架在解释低级感知能力及其神经过程方面表现出色。换句话说,当你的视觉不够清晰以至于无法识别细节时(如难以确定玻璃的位置),你的大脑会自动填补这些信息空白。这时,假如预测错误,并且没能及时调整预期,你就只能固执己见了。

在研究预测编码模型及其与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关联时,意大利研究团队发现,游戏是一种打破固执的预测编码系统的有效方式。他们认为,寻求新奇体验与倾向于通过一套固定结构来理解世界的习性一样普遍。游戏可以训练大脑以新奇的方式看待事物,而接触艺术可以成为 "锻炼社会认知的主要实验空间"。

这些尝试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必须在一个重视一致性和常规性的社会中进行。你的文化背景设定了可接受的标准,这些标准反过来影响你的大脑预测编码。比如,文化传统的仪式进一步将这些预测编码塑造为不变的实体。当你提出外出过年而非在家过节时,可能会遭到家人的反对:“什么,今年不在家吃年夜饭吗?怎么能这么提议呢?”巴托洛蒂博士指出,这种仪式性聚会为定期同步和巩固那些指导我们推断的模型参数提供了机会。

考虑到常规、规范和共享文化活动的普遍性,要避免固执的预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脑的自上而下的活动,如视觉处理,通常始于相对较浅的感官区域,这使得改变固有的预测模式更加困难。例如,位于额叶皮层下游的视觉皮层反应速度快于位于额叶的预期。因此,这在紧急情况下(如防止玻璃杯掉落时)特别有用。巴托洛蒂等人认为,通过“分离想象世界”,我们可以在面对新体验时避免大脑陷入习惯性反应。

运用创造力克服固执
如果固执真的如此顽固地存在于大脑的各种回路中,通过接触新的想法和参与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来挑战这些固执的模式似乎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就好像,你可能无法在假期去脑海中理想的度假胜地,但只要想一想,事情并不总是年复一年地一成不变,就能给你一点慰藉。

面对那些看似固执的人,你可能误以为这是他们性格的一部分。带他们参加博物馆或音乐会可能不会立即改变他们的看法,但根据预测编码的研究,你至少可以意识到,问题出在他们用来证实自己信念的方式。

与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进行辩论通常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你可能会遇到激烈的反驳,有时这些反驳甚至带有个人攻击和侮辱性质。然而,意大利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通过虚构世界中的反事实情景和非传统叙事,我们或许能引发一些思维上的变化。所谓的“反事实情景”是指在虚构的环境中考虑“如果事情不是这样发生的话会怎样?”,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从略有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事件。例如,你可能会用大家喜欢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情节来举例说明。比如,一个固执的国王如何处理他的子女的反叛,这种讨论可能比直接指责对方不接受变化更友善、也更具建设性。

总的来说,尽管大脑倾向于寻求一致性,让我们似乎有些固执。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将这种追求一致性转变为对新奇事物的探索,就可能获得全新的体验。


图片
Via:《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Bortolotti, A., Conti, A., Romagnoli, A., & Sacco, P. L. (2024). Imagination vs. Routines: Festive time, weekly time, and the predictive brain.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8. doi:10.3389/fnhum.2024.1357354

2. Yon, D., de Lange, F. P., & Press, C. (2019). The predictive brain as a stubborn scientis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3(1), 6–8 doi 10.1016/j.tics.2018.10.003

图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