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狂潮下的理性觉醒,经济学家吴晓求的市场箴言

   2025-08-06 kongyu640
核心提示:2025年盛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在经济学家年会上的演讲,如一盆清醒剂浇向燥热的金融市场。面对席卷全球

2025年盛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在经济学家年会上的演讲,如一盆清醒剂浇向燥热的金融市场。面对席卷全球的热潮,这位见证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载风云的学者直指本质:“稳定币只是一种货币功能的延伸,是货币形态的变化,而非中美两国的金融较量”。这句冷静判断的背后,是当前资本市场正上演的魔幻现实——就在吴教授演讲同期,全国多地监管机构密集拉响警报:深圳、浙江、重庆等地接连曝光不法分子以“稳定币投资”为幌子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动辄数十亿。而香港金管局紧急出台的《稳定币条例》更在8月1日生效,以雷霆手段整肃市场。

图片

当投资者为“稳定收益”的承诺趋之若鹜时,吴晓求的警示与监管行动形成双重镜像,照出了这个时代的投资迷思:金融创新与投机泡沫仅一线之隔。

稳定币幻象:支付工具如何被异化为投机标的

稳定币的初心本是朴素的。作为一种锚定法币或实物资产的加密代币,其设计初衷是解决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价格剧烈波动问题,充当区块链生态中的“支付润滑剂”。2025年上半年全球稳定币供应量飙升至2520亿美元,月度结算量增长43%,持有地址突破1.2亿个,这些数据昭示着技术应用的蓬勃生命力。然而当资本嗅到商机,朴素工具便被裹挟进金融炼金术的熔炉。市场涌现出“持有即生息”“保本高收益”的变异宣传,稳定币从支付工具异化为投机标的,彻底背离了吴晓求强调的“货币功能延伸”的本质定位。

异化的代价是血淋淋的。2025年曝光的“鑫慷嘉金融传销案”中,平台以稳定币为支付工具,构建起庞氏骗局金字塔。项目崩盘前48小时,18亿USDT通过混币器闪电转移至开曼群岛空壳公司,200万投资者瞬间坠入深渊,130亿元资金人间蒸发。更令人窒息的是,此类骗局正披着“金融创新”外衣全国蔓延:深圳监管部门监测发现,不法机构利用公众认知盲区,以“虚拟资产”“数字财富”等话术吸收资金;北京互金协会揭露,骗子刻意使用“DeFi”“Web3.0”等复杂术语制造信息不对称,用高回报承诺诱捕贪婪。

当普通投资者还在为“区块链”“去中心化”等术语眩晕时,专业机构已洞悉其中凶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一针见血:“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支付结算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增值的功能,持有稳定币也无利息等收益。那些打着稳定币旗号推出的各种理财投资产品均属虚假宣传”。此判断与吴晓求“稳定币需接受严格监管”的呼吁形成跨领域共鸣,揭穿了投机狂欢的皇帝新衣。

制度利剑出鞘:全球监管重塑市场基因

面对乱象,监管重拳正在重塑行业基因。香港金管局推出的《稳定币条例》展现教科书级监管智慧:要求发行人具备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稳定币须由优质资产全额抵押且严格隔离,用户享有直接求偿权。更值得称道的是分类处置策略——给予6个月过渡期,合规者可获临时牌照,未达标者限期退场,彻底封杀“带病运营”空间。这种“先严后稳”的监管哲学,为内地整治乱象提供了鲜活范本。

全球范围内,合规压力正加速市场洗牌。欧盟MiCA法规全面落地,美国《STABLE法案》《GENIUS法案》加速推进,倒逼发行机构自我革命。法国兴业银行推出以太坊和Solana双链支持的USDCV,等传统巨头的稳定币项目密集进入审批阶段——当主流金融机构躬身入局,草莽时代的野蛮生长终将落幕。

而吴晓求对资本市场“三端改革”的论述,恰为稳定币乱象提供了深层解方。他提出的供给端聚焦科创企业、需求端引入长期资金、制度端严打违法行为的三维重构,本质上是在呼吁建立“价值创造-资金支持-规则守护”的健康生态。当资本市场不再沉迷于概念炒作,当减持规则约束大股东短期套利(吴晓求痛斥的“上市目标就是减持”的畸形逻辑),稳定币等金融创新才能回归服务实体的本源。

十年教训:当技术热潮遭遇人性贪婪

回望近十年金融创新史,稳定币乱象不过是历史的重播。2017年ICO狂潮中,“白皮书融资”让投资者血本无归;2020年DeFi挖矿热,无数“农民”在无常损失中颗粒无收;2022年NFT泡沫破灭,数字头像从天价跌至地板价。每次剧情的雷同令人心悸:技术概念被刻意神化,基本面分析被抛诸脑后,市场在“这次不一样”的自我催眠中走向疯狂。

技术本无罪,但人性永难测。2025年上半年加密货币市场因安全事件损失24.7亿美元,Bybit私钥泄露单案损失高达15亿美元。黑客们发现,与其攻击智能合约,不如瞄准中心化平台的运营漏洞——这恰是多数“稳定币理财平台”的致命软肋。更讽刺的是,当TRON等网络因手续费低、流动性强成为洗钱首选时,那些宣传“资金安全”的理财平台正亲手将投资者推向风险漩涡。

吴晓求对此早有预见:“无论哪一种法币在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特别是在支付清算中,它都会受到某种监管,也有成本,也有风险”。这句话平淡却力透纸背——世上不存在无风险的超额收益,所谓“稳赚不赔”不过是庞氏骗局的标准化话术。

觉醒之路:在监管护航中重拾投资本真

投资者的觉醒需要制度护航。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公开提醒警惕“宣布即上涨”的泡沫化趋势;浙江金融管理局明确警示“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这些声音与吴晓求强调的“加大处罚力度,遏制财务造假、内幕交易”3形成监管合奏,直击市场乱象的七寸。

真正的破局在于认知升维。当投资者理解稳定币本质是支付工具而非生息资产,当市场看透USDT的580万持有地址数远超USDC的2.6倍反映的是实用需求而非投机狂热,资本才会流向真正创造价值的领域。吴晓求对资本市场的乐观预判——“我们已经进入到正确的发展轨道”,其底气正源于此:当三端改革持续深化,当央行通过互换便利(SFISF)、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健康生态自会孕育理性繁荣。

十年金融创新史反复验证:当街边大妈开始谈论比特币,泡沫破裂已进入倒计时。那些打着“稳定币理财”旗号的资金盘,不过是将P2P骗局披上区块链外衣的沉渣泛起。吴晓求的演讲与香港金管局的铁腕,为这场集体狂热按下了暂停键——真正的金融进步,永远建立在技术理性与制度敬畏的双轨之上。当投资者放下对“稳赚不赔”的幻想,当资本市场的血流向硬科技与实体创新,我们终将见证:褪去投机泡沫的稳定币,会以支付桥梁的身份,在价值互联网时代找到自己的历史坐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