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论见|以“智慧”开启“智能”,青岛解锁北方“智能创造”新坐标

   2025-08-03 kongyu530
核心提示:提起机器人,人们往往会想到电影中“终结者”“变形金刚”之类的科幻虚拟形象。实际上,随着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水平的提高,机器

提起机器人,人们往往会想到电影中“终结者”“变形金刚”之类的科幻虚拟形象。实际上,随着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水平的提高,机器人已进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的跨越?在不久前举办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上,青岛给出了一份精彩答案。

所谓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融合的前沿领域,强调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医疗科技、科研教育等领域。当前,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具身智能机器人更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中的尖端领域。此次发展大会的召开,吸引了16家外地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专程赴青岛对接,既展现了青岛在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时“抢滩登陆”的速度,也为其在该产业领域探索创新、谋求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事实上,青岛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并非偶然。早在2014年,青岛就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从此正式进入国家机器人产业布局,开启了产业发展之路。随后,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青岛迅速推动机器人产业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经过十余年的深耕,青岛已吸引了全球机器人排名前10中的ABB、KUKA、安川等6家企业落户,为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浪潮愈发汹涌,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兴起,青岛再次率先布局,颁布了《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和《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完善顶层设计。2024年,青岛市共实施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个、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项,建设17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同时,青岛推进算力设施建设,接入9家算力中心,为企业提供算力保障,目前全市算力规模已达4800P。技术与算力的双重支撑,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塑造“强劲筋骨”与“智慧大脑”提供了可靠保障。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能是无根之木。针对行业发展痛点,青岛在行动上保驾护航。在5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上,青岛再出“大招”,发布《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2025年行动方案》,从应用牵引、资金扶持、环境赋能等多方面打出“组合拳”。在行业需求方面,青岛发布了民政、智慧家庭、工业制造、智慧城轨、轨道交通装备、智慧港口、海洋勘测、医疗康养等八大领域的超级场景,为相关企业商业化落地提供机会。在资金赋能方面,海尔创业投资公司和青岛创新投资公司代表共同签署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同时,青岛在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中,向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倾斜补贴,最高分别给予500万元和1000万元支持,为产业技术攻关和人才保障提供强劲资本支撑。

此外,青岛还将依托区位优势,设立通用场景区、康复场景区、海洋场景区“一场三区”训练场,凭借自身在工业、康复、海洋等领域的发展优势,打造中国首个康复场景及海洋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技术训练测试环境,形成“技术—产业—应用”的闭环生态。

目前,青岛两大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海尔、海信已分别牵头组建了山东省内两大机器人领域创新中心——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两大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串联下,青岛将充分发挥资源场景优势,为各领域机器人提供更优的产业研发和落地条件,将优质资源和技术辐射扩散至全省乃至全国。

从2015年的产业萌芽到2025年的产业生态,从装备制造领域的传统机器人到如今覆盖多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从核心技术突破到商业领域创新,青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正是从“中国制造”到“了不起的中国创造”的缩影。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青岛正抢占北方智能创造领域的新高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