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轮结束后,“苏超”总进球数已攀升至104粒——这些进球的缔造者,是身份迥异、背景多元的69名球员。他们之中有高驰、滕帅这样从职业青训体系中走出的技术翘楚,也有高中生、大学生、教师、企业职工、个体经营者……这非比寻常的进球者身份构成,正是“苏超”独特魅力与深厚群众根基最耀眼的注脚。
坚实根基
专业训练滋养联赛之树

滕帅与队友庆祝
在进球数超过3粒的6位球员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江苏地区深厚足球土壤结出的硕果。高驰、滕帅、李贤成、寇程等人名字的背后,是前江苏足球俱乐部(舜天、苏宁)、珂缔缘俱乐部和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等专业的足球人才机构。

寇程射门瞬间
同时,盐城的东台三仓中学、宿迁的大兴镇中心小学、淮安的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等一批深耕足球特色教育的校园沃土,也为“苏超”大量球员在少年时代便提供了系统、科学的足球启蒙与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敏锐的球场意识,为“苏超”的竞技水平与观赏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来自大兴镇中心小学对的高驰在比赛中
他们的存在,如同联赛的骨架与脊梁,托举起整个赛事的质量高度,证明了普及化、体系化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正是高水平群众赛事赖以生存的根基。
多点绽放 群雄并起
“苏超”最令人振奋的景象,莫过于其进球来源的广泛性与分散性。104粒进球由69位球员合力完成——这数字本身便是联赛激烈竞争与集体力量大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最佳宣言。

南通队程鑫
以目前联赛中进球最多的南通队为例,其16粒进球并非由一两位超级射手包揽,而是由多达9名球员分别贡献。这种“多点开花”的局面,生动描绘了“苏超”赛场的精彩来自每一名上场作战、甚至是在场下默默训练等待机会的球员,每一个参与者都蕴藏着爆发的潜能。进球分布的广泛性,使得比赛悬念丛生,每一次进攻都可能由意想不到的球员终结,这正是“苏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关键所在。
全民狂欢
草根英雄点燃足球热情
当村支书在绿茵场上完成破门,当高中生、大学生在联赛中大放异彩,“苏超”最动人、最本质的底色便熠熠生辉。戴虎等业余球员的名字出现在射手榜上,其意义远超进球本身。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草根英雄”,在“苏超”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足球梦想。
淮安队的戴虎——这位平日忙碌于乡村事务的村支书在“苏超”第七轮中用一脚远射打入制胜球,这不仅仅是他个人联赛两次替补登场的首球,更是“苏超”第100粒里程碑式的存在。

戴虎进球后庆祝瞬间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即便如高驰、滕帅等曾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球员,如今他们脱下球衣便是学生、教师、职员、创业者。他们此刻的身份与那位村支书并无二致——都是纯粹以热爱为燃料,在业余时间燃烧足球激情的追梦者。他们的每一次触球、每一次奔跑、每一次射门,都深深扎根于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并将这份热爱辐射向他们所在的城市。
“苏超”正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释放激情、展示风采的广阔平台。当足球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日常,成为触手可及的欢乐源泉,全民足球的理念才真正落到了实处,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纯粹本真
技术之外的情感共振

记者王文欢在“苏超”场中报道
行走在“苏超”赛场边,记者深切感受到一种超越技术的魅力。诚然,这里鲜见职业赛场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油炸丸子”过人或是精妙绝伦的连续“撞墙”配合。常州队的打法或许直接甚至略显粗糙——高举高打,长传冲吊。但神奇的是,当皮球一次次飞向对方禁区,常州球迷的呼吸会随之紧促,喉咙会不自觉地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这无关乎技术的华丽与否,而是足球最原始、最本真的力量:归属感、参与感与共同心跳的激荡。

常州队进攻瞬间

“苏超”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回归到了足球作为社区纽带和情感载体的本质。球员们或许没有职业的技术,但他们奔跑的每一分钟都灌注着对家乡球队、对身边战友最质朴的热爱。这份情感,足以让每一次拼抢、每一次传中,都成为点燃看台的火种。

“苏超”的烟火人间气,正来自于这69位进球者,以及包含他们名字在内的516名球员共同构筑的生动图景。它既展现了专业足球训练体系为联赛竞技性提供的坚实后盾,更以多点开花的进球分布,彰显了其内在的活力与竞争的激烈;而最闪耀的光芒,无疑是那些草根球员身影所代表的全民参与热情。这烟火升腾之处,是足球回归其游戏与社区本质的动人景象。
在“苏超”这片绿茵江湖里,专业球员是砥柱,业余爱好者是奔涌的活水。当一座联赛的烟火气足以照亮每一个平凡人的热爱,当它的纯粹足以让最朴素的战术激荡起最炽烈的心跳,它便拥有了真正扎根大地的灵魂——那是足球最原始的生命力,在每一个为热爱奔跑的身影中生生不息。
【来源:江苏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