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古城 · 潮州》正式出版!

   2025-08-02 kongyu990
核心提示:由潮州市社科联精心策划的《活着的古城 • 潮州》一书近日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全书从“山水宋城”“非遗之都”“鲜活古城”三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7501.jpg" />

由潮州市社科联精心策划的《活着的古城 • 潮州》一书近日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

全书从“山水宋城”“非遗之都”“鲜活古城”三个主要篇章,图文结合,对潮州的城市建筑、民间工艺、日常生活进行生动呈现。每篇章前,精心挑选陈来、陈平原、阮仪三、潘鲁生等名家对古城的评价,作为各个篇章的“导读”。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7361.jpg"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7761.jpg"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7801.jpg"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7761(1).jpg" />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为该书作序,序言称:“借助一册立意高远、主题明确、图像精美、文字可观的好书,这座古城的质朴与妩媚、日常与诗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8691.jpg" />

长期从事潮州城市书写的知名作家李英群先生以《古城的一天》代序,同时也是以文字形式对古城及古城的生活进行讲述。

本书在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支持下,由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是《潮州古城研究精品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也是2024年潮州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之一。图书体现三个特点:一是文图结合,以精洁文字+精彩图片,满足当代人“悦读”需求。二是古今结合,既讲历史,又呈现当代人对古城的喜爱与呵护。三是大与小、面与点的结合。主体文章侧重脉络梳理系统讲述,图片旁边的注释,则有许多学理性知识的讲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8101.jpg" />

该书自2024年2月起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摄影作品,累计收到各类投稿1100余张,入选200张。有摄影爱好者用专业镜头定格的光影故事,也有普通市民随手拍下的街头瞬间。每一张照片里,都藏着潮州不褪色的生命力:烟雨中的广济桥浸着几分诗意,老厝门楣上门簪斑驳却仍透着鲜活,牌坊街上游人笑举的工夫茶杯漾着茶香,夜幕下广济楼亮起的灯火串起古城的星子……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摄影集,而是一场关于“活着”的对话,古城用它的街巷、美食、手艺和人,告诉你:真正的传承,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日复一日、热气腾腾的寻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8121.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9311.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9181.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49351.jpg" />

翻开书页,让我们循着李英群老师在《古城的一天》里的笔触,走进这座古城,感受那藏在砖瓦间的岁月肌理,浸在烟火里的生活暖意。

古城的一天

(代序)

李英群

潮州市社科联要出一本《活着的古城·潮州》人文摄影图书,立体全景体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古城”,让我作序。因这是我一直期待且倡议的一本书,我便点头答应了。

我心悦的古城,是这样的日常:

每天晨曦初现,半明半暗的潮州古城里的市民,大都在半醒半睡之时。晨练的大叔大妈们正散落在滨江长廊的木棉树下,他们自由地舒展着身躯,拉着家常。这时,从太阳升起的韩江对岸那边,有一辆辆驮着嫩绿青菜、驮着晨光的摩托车,沿韩江大桥向市区驶来。这是准许摆地摊的时段,他们是市郊的农民,准备贩卖自家菜园生产的青菜。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50141.jpg" />

过了桥,到长廊,晨练的大叔大妈就围上去,他们是菜农的熟客,各自挑选他们中意的果蔬。很快,不用进入地摊,青菜便销售一空。

一位主妇说:古城的厨房紧连着菜园,青菜落鼎,还感到菜在生长!

这个时刻,小巷深处就开始上演令画家林墉为之动情的场景。

这位儿时曾饮韩江水,从古城小巷深处走向省城的大画家,时不时找机会回来探亲。他对我说:每次他都悄悄地来,怕惊动当地而被安排到宾馆去。他住到小巷深处现在的家,每天一般6点就醒,他躺着不起床,听左邻右舍的市民的活动。东邻的阿姆在催女儿去为老爸买豆浆油条,女儿走远了还高声吩咐一声:“油条别买炸得太硕火(过火)的,你爸吃了容易上火。”西屋的年轻嫂子推出单车,唤儿子上幼儿园:“大头弟,坐稳啊,要是跌下摔破头壳,将来‘破镜’(破相)要不到老婆。”儿子回应道:“你才要不到老婆。”还有相邀上班的邻居妹妹清亮亮的呼应声,要上早市的阿婶问邻居老姆要否代买点什么。这热辣辣的市民日常生活,林墉说他听了鼻头阵阵发酸,于是一任泪水纵横,那感受,林墉连续用了三个“爽快”。

古城现今保留着720条街巷,巷之深处,每天早上都在上演让林墉为之动容的温暖的话剧。

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古城。俯拍一张全景图,跟现存一张清代潮州府城图作比较,那街那巷,那湖那池,毫无二致;那些街道名字,与今无异。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潮州市历届主政者和广大市民保护古城的心智与毅力。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区总面积只有2.33平方公里,居住着5万多市民。古寺、古桥、古井、古城墙、古牌坊、古府第,不少是唐宋建筑,更有大量明清古民居,这在当今神州大地上极为罕见,潮州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50261.jpg" />

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就有着极明晰的思路:这座古城,是海滨邹鲁,是潮州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展览馆,一砖一石皆是文物,决不能大拆大迁,应该保护古城,在外建设新城。他们明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一定会成为旅游热点,决不能为了游客而将居民外迁,相反,要让他们都住下去,为世界保留一座活着的古城。

于是,我们看到,40年来,古城没有大规模开发,没有拆旧建新,没有拆真建假,老建筑物需要维修,没有推土机,只有微更新,动下小手术,下绣花功夫。这一来,风貌依旧,面目一新,就像一位老人,给他剪剪蓬松的头发,刮刮凌乱的胡须,容貌依旧,却焕然一新!留住原居民,留住传统社区结构,民风民俗依旧,人间烟火味浓。

古城的白天基本是外来游客的天下,居民区很安静。市民哪里去了?中青年都在新城区上班,老年人在家弄弄花木,与邻居或老同事聚一起喝工夫茶聊聊天,市区有许多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都很安静地刺潮绣、刻木雕、制作手拉壶。游客总是人流如鲫,他们从唐开元寺走到宋驸马府,领略唐风宋韵,游牌坊街体会岭海名邦的历史人文,上广济桥欣赏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景,穿梭大街小巷品味世界美食之都的正宗潮州菜。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50111.jpg" />

府城人不喜欢举家上菜馆,都喜欢一家人围一起就餐,尤其是晚餐。不为省钱,是因口味。我向来认为最好的潮州菜是各家各户的家常菜,它没有众口难调的问题,每户的主妇都熟知家人的口味,更何况潮菜有几十样调味酱料,完全能做到各口自调。

饭后稍作休息,就围在一起喝工夫茶,潮人以不可一日无茶著称,毫不夸张地说:晚饭后,城内人都在喝工夫茶聊天。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50411.jpg" />

潮人总把生活过得精致又艺术,喝茶听潮曲是儒雅的享受。近些年来,潮州城兴起一股唱潮曲的热潮,古城区也不例外,别怕这会影响别人。潮人因为聚族而居,在城内各户之间都只是一墙相隔,小孩若高声叫嚷,长辈会立即制止“别大声百喉吵别人”。这养成潮人轻声细语的讲话风格,在潮汕地区人尽皆知并赞赏。古城区有好几家家庭曲社,我去过甲第巷一家,在一座大厝内,常有票友去过过潮曲瘾,从其门口经过,一点也不吵耳,委婉轻柔的潮曲,倒有一点“鸟鸣山更幽”的静雅。竹木门内一家曲社票友更多,也选在一座不会吵及邻里的院落中。工夫茶加潮曲,堪称绝配。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51971.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51991.jpg" />

夜深了,曲终人散。大街横巷,灯火通明,静得出奇。这时,就是一些夜猫子消夜的良宵。多家的粥店,人影晃动,多为年轻人。

我年轻的朋友阿丁是市郊人,在广州工作。那天与同事来潮州办事,完成业务后买妥火车票,回程前夜,他带这位首次莅潮的同事上街,在五脚砌吃白粥配巴浪鱼饭。放下饭碗,同事说:“火车票改签为后天。”语气坚决。阿丁问:“就为这碗潮州白米粥?”同事说:“对!还有这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小杂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hh4.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02/134951721.jpg"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