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领导人何以走进中情局总部

   2025-08-11 kongyu620
核心提示:1979年2月4日,华盛顿,风雪将息。晚上九点,白宫西翼的灯火仍然亮着,椭圆形办公室里的会议即将结束,总统吉米·卡特合上手中的
图片

1979年2月4日,华盛顿,风雪将息。晚上九点,白宫西翼的灯火仍然亮着,椭圆形办公室里的会议即将结束,总统吉米·卡特合上手中的文件,问:“准备好了吗?”

随后,一支不起眼的黑色车队缓缓驶离美国的国宾馆布莱尔宫,没有警笛开道。路线经过精心设计,也先向南,再折向西,最终驶入15公里外的弗吉尼亚州兰利——中情局总部所在地。

车队停在一处僻静的地下入口,一名戴着眼镜的男子等在那里,他正是时任CIA局长斯坦斯菲尔德·特纳。

“欢迎,副总理。”特纳伸出手,但没有寒暄。他们都明白,这是一个不能被记录的夜晚。

这次秘密会面背后,有一个代号:“栗子计划”(Project Chestnut)。美国需要一个能够近距离监控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地点,而中国西部的高原与山脉,恰好是天然的监视前哨。

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中情局被迫撤出在伊朗境内针对苏联核设施的监测站,在中国境内寻找建立新的监测站点的需求更为迫切。

面对急迫寻求合作的美国人,即将访美的中国领导人提出一个要求:访问中情局总部。

对于一个刚刚被美国正式承认的国家领导人来说,这是一个大胆到令人震惊的要求。中情局是美国情报体系的心脏,长期以来禁止外国领导人进入核心区域,哪怕是北约盟国首脑也鲜有这样的机会。

中情局内部经过慎重评估后决定答应,但要尽量隐蔽。特勤局与中情局官员一起翻阅了中国领导人的行程,寻找没有公开活动、没有美国官员陪同的“空白时间”。

最终,在访问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这次访问得以成行。

中国领导人首先访问了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闪烁着情报和各种监视画面,包括美国卫星拍摄的苏联导弹试验场影像,以及中美计划设立联合监测站的地点。这些影像从未向任何外国领导人展示过。

随后,他进入中情局的核心楼层——第七层,只有美国总统和少数高级官员才能进入。

时任中情局局长特纳和中国领导人进行了约45分钟的闭门会谈,讨论的核心是,在中国西部设立监听站,美国提供先进的情报设备与培训,双方共享苏联导弹试验的关键数据

会谈虽然简短,但意义非凡:这是中美关系真正走向深度合作的标志。

几个月后,美国巨型C-141运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满载着美国监测站的设备。二十多名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军事技术人员驻扎在北京西北部,培训中国人如何操作美国的计算机、发射器和雷达。

而在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的大山里,美国的先进监测设备被安装在中国新建的建筑物内。

1980年底,中情局局长特纳决定亲自看一看这些监测站。同行的还有一队助手,其中包括中情局的苏联专家罗伯特·盖茨,他后来担任中情局局长,之后又担任国防部长。

特纳在北京也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接见,这次访问促成了双方长达十年的成功情报合作。一位曾多次访问这些监测站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美国技术人员会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然后乘坐小型飞机前往苏联边境附近的一个小机场,之后沿着崎岖不平的乡村公路穿越山区沙漠,最终抵达偏远的监测站。这些美国人几乎总是两人一组,部分原因是这些监测站非常偏僻,中情局担心他们单独前往会影响他们的精神健康。

监测站里备有啤酒和午餐肉(SPAM),这是驻扎在那里的中国人最爱的零食。由于距离苏联的导弹试验场如此之近,他们能看到苏联导弹的火光,这提醒着他们共同的敌人和彼此的纽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主党的卡特政府实现了共和党人尼克松的愿望: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让苏联处于劣势,并巩固了美国在冷战中的优势。他的赌注获得了回报。中国是朋友,而美国则从中获益匪浅。

图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