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内蒙古自治区紧扣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助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为推进法院系统内跨区域知识产权司法协作机制建设,精准延伸知识产权司法服务触角,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中心前移,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职能,今年3月,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点在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法庭自成立以来设立的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强链助企专项行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行动、质押融资助企专项行动、商标品牌价值提升专项行动,以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强化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八项硬核举措,全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力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月21日,包头稀土高新区举行2025年知识产权助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暨稀土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成立大会,首批36家稀土上下游企业加入该联盟。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打造服务和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引擎”和“技术智库”,为稀土企业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
此外,为加快构建包头市“3+5+N”现代化工业体系,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深入“3+5+N”重点企业,为企业提供质押融资需求对接、奖补项目申报政策解读、专利导航需求调查及宣传培训等专项服务。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自治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李永强认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企业重视创新的原动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既要“立规矩”,更要“优服务”。
李永强: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精准揭示了技术与制度深度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从呼和浩特市实施的八项硬核举措,到包头市构建的“3+5+N”现代化工业体系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唯有以法治化为基石,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纳入规范化渠道,才能让创新之火持久燃烧,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知识产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创新成果加密,更在于为市场注入活力,为企业赢得未来。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高,创新动能越足,企业发展之路就越宽广,相反,如果核心专利被侵权,轻则损失市场份额,重则丧失技术主导权,甚至会被市场无情淘汰。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更加关注于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持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更加有序、繁荣发展。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既要“立规矩”,更要“优服务”。一方面,需加快完善人工职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法规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打破部门与区域壁垒,确保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需构建快速响应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确保企业无需耗费成本“自证清白”,而是专注于研发与市场开拓,让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
法治化能保障创新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应有尊重和保护,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竞争环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与创造活力。让规则清晰可见,未来充满希望,唯有如此,“中国制造”才能华丽转身,迈向“中国创造”的新征程。
记者:武 婧、孙雪梅
编辑:赵书冉
审核:刘 璐
监制:和 岩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